
馬利(Mali)
面積: | 124萬平方公里(約台灣的33.7倍) |
---|---|
人口: | 1,965萬人 (2019年,世界銀行) |
語言: | 法文為官方語言、另有約80%的人說 Bambara 語 |
宗教: | 伊斯蘭教、傳統信仰 |
平均所得 : | 870 美元 (2019年,世界銀行) |
幣制: | 西非法郎FCFA,US$1 = 522.9 CFA francs |


馬利在十九世紀中期遭到法國侵略,成為法屬殖民地。在1958年宣布成立蘇丹國,隔年,與塞內加爾合併之後,成立馬利聯邦。1960年塞內加爾脫離聯邦,馬利並於同年獨立建國。自1992年馬利的第一位經過民主選舉產生的總統掌政起,馬利一直維持文人政府主政。
馬利處於樞紐位置,北接撒哈拉沙漠、南通熱帶非洲。馬利是非洲第二大國,四分之三的國土覆蓋在沙漠之下。它只有兩種季節:雨季從六月至九月,乾旱季從十月到隔年的五月。
馬利因長期外貿赤字而負擔沉重,使該國大多仰賴外國援助及移居海外工作的僑民寄錢回家。馬利是非洲最大的棉花生產國之一。
馬利受經常性的旱災與食物供應不足所苦。其1300萬人口中,有63%的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之下。成人文盲率高居全球之冠,且嬰兒與孩童死亡率也是出奇的高。許多孩童缺乏醫療照顧、安全的用水、教育和穩定的食物供給。
2020年8月18日,馬利發生軍事政變,總統易卜拉欣•布巴卡爾•凱塔(Ibrahim Boubacar Keita)與總理布布•西塞(Boubou Cisse)遭叛軍扣留。總統宣布辭職並解散議會。同年的新冠疫情造成學校停課、政府防疫措施禁止群聚,影響兒童的教育及展望會事工的推動。